Tag Archive For "学习方法论"
有效阅读方法论
减少崇拜心态 我早年每当阅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它意味着可能改变我的思维,让我的精神世界得到启蒙,又或者是一些理财思维的转变等等,我内心就会产生崇拜作者的强烈感觉,觉得这写的太好了,它让我在阅读中得到了精神的愉悦。成年后随着智商和阅读经验的提高,这种感觉会变的慢慢减弱,原因在于虽然作者付出了时间和智力劳动创作了这本书,但是我自己也付出了对等的努力来阅读这本书,我的时间也投入进去了,我很强调我们要了解时间的妙用,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有时候比赚钱还重要,生命是有尽头的,我们每个人通过小概率事件来到人间只活一次,这是何等的价值啊。所以说,我和作者付出的应该是对等的,我有的只是感恩,没有崇拜心态。 提高阅读效率 通过这几年不断的阅读纸质书本经验,我渐渐的想通了一个比较节省学习的方法。以前想要学习新的内容总是要看书,花了不少时间,但是时间就是生命,花掉后就没有了,为不可再生资源。目前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你要看的书太多,可时间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很多书里面的重要概念其实不会超过10分之一。现在的话,可以去网上搜索下其他读者的分析,专业人士的问答内容,作者自己的文章和视频浓缩版的精华内容,这样做真的会节省下很多宝贵的只活一次的命。 洞察作者的谬论 绝大多数市场上写商业成功案列文章的作者都有一个矛盾,或者说模糊不清的逻辑。他们通常会告诉你某家公司现阶段使用了一个什么特别招数,就突然得到了巨大浏览量,10万+的粉丝,特别高的销售额等等。你作为路人看完之后很受鼓舞,然后也模仿他们的商业模式或者套路复制了一下去执行,其结局是很悲催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是这些作者只告诉你成功表现的现象,也许他们故意,还是无意的,这不好说。因为这些成功公司本身历史,创始团队都是有能力的,后面积累了各种力量,所以他们干什么都会有不错的结果。尽管方法论一样,放在刚出来创业的你身上是行不通的,你还没有熬过成年焦虑期呢? 鸡汤类书籍的问题 心灵鸡汤听起来很爽,但是却违背了现实生活的常识,鸡汤听起来很爽,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但是现实生活的成功靠的是执行力,不是光想想就可以得到的。执行力靠的是每天坚持早起,锻炼身体,读书,工作,甚至是照顾小孩,这些都是每天要坚持的琐事,靠心灵鸡汤是解决不了的。如果喝了太多鸡汤,但是现实生活却没有处理好,反而心理上会出现巨大落差,这就是很多人感到焦虑的原因。 知识的背后逻辑 人类社会的知识体系发展是有逻辑和套路的,学校的考试也有这样的特点,特别是选择题内容都是有套路可寻的,只要你多加思考和总结经验,上网研究别人的经验,你就会能更加理解背后的原理,这样学习起来也更加有效率。哲学的背后就是逻辑学,所以学习哲学对于了解什么是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万物的演化机制 我喜欢演化论逻辑,它告诉我这个世界的变化可能是随机的,也就是说是没有规律可掌握,用数学符号逻辑也模拟不来的,这就延伸出来了一种我怎么感觉商业典范的角度。我认为很多成功的商业光靠大量阅读什么商学院,管理学的书是没有办法完全理解的,其原因在于很多商业的成功可能也是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只不过因为它们成功了,这些创始人就可以站在台上吹牛逼说当年自己是多么的金筹帷幄,指点江山。实际上我断言,他们可能偶尔也会在梦中突然惊醒,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就突然变的这么成功。因为连马云也曾经说过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当年的小公司会变成现在的巨无霸,他原本只想搞个中小企业而已,看来他还是个悟道之人。
为什么积极学习和所谓的’学习’不太一样?
假设你从小就喜欢思考人生,也喜欢阅读各种书籍,特别是哲学和科学类的,其中包括很多逻辑思维训练。你也喜欢旅游,冒险,有过一些具体的创业经历。那么这些能力的聚合实际上已经让你拥有了成熟的智商和分析这个复杂世界的能力。 下面说说为什么分析能力有时候比学习能力还重要? 假设你要通过一门大学考试,你首先想到的就是先学习这门科目的内容,这是一种传统的无意识的思维方法,学习的目的是理解每个科目具体名词所对应的内涵和概念,然后再通过复习在大脑里面形成理性数据把它记下来,之后形成长期记忆,方便你在考试的时候调用。 但实际上,如果你早年已经具备了以上的种种阅读能力和实际的人生经验,这些回答问题的能力也许早就存在于你的大脑里面。也就是说通过这些经验可以启动你的分析能力,通常考试考的是选择题,你是可以通过分析能力来举一反三,了解题目的内涵来解题的。因为很多内容和概念实际上是相通的,只是用了不同的文字来表达而已。比如,心理学和社会学相通,社会学和政治学相通,政治学和经济学相通,经济学和金融学相通,金融学和商业管理相通,商业管理又和群体心理学相通,我们又回到了心理学的基础。实际上这个逻辑可以不断连接,你可以连接到逻辑学,逻辑学又是所有科学,工程学,数学和哲学的基础。 下面引用一段我很认同的哲学观点。 C.R.Rao 在《统计与真理》书中阐述: “在终极的分析中,一切知识都是历史; 在抽象的意义下,一切科学都是数学; 在理性的世界里,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 为什么说锻炼分析复杂的能力有时候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这就延伸出了学习到底是什么的内涵?它可以被看成是记忆,理解,复习,举一反三和最终的综合分析能力。想要提升最后的综合分析能力,学习只是一个起步阶段,怎么科学的提升学习和记忆效率,认识自己的大脑功能才是提升学习和分析能力的关键。 如果你考试的时候只是想学习来通过考试,而不是思考学习背后的内涵,提升你的学习科学方法和分析能力,那么你的学习效率也许会进步的较慢。你可以试着快速理解要考试科目的内容和概念,然后依赖你早年积累的分析能力来解题,然后慢慢的训练自己的分析能力,你就会慢慢感受到为什么分析能力和简单的学习能力有着巨大的差异。我自己就是在积极的训练自己的分析能力,只花大约不到一半的时间在学习必要的功课上,然后用分析能力来解题,如果你的分析能力够强大,解题过程也是不会有问题的。 当然,任何方法都有局限性,以上这些方法比较适合文科的专业考试,如果是复杂数学题目的话也许效果会不大明显。因为高等数学比如微积分,它需要了解的背后信息和逻辑会更多,所以解题起来会更加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