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ee results or esc to cancel.

icon

怎么样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导语:未来的商业模式竞争的是原创知识生产能力,所以让自己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是很重要的。

1。家庭教育
父母亲的教育很重要,这比学校还重要,如果他们本身没有什么文化,那么就没办法从小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研究等方面的兴趣。小孩从小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这就是具备了科学家探索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但通常因为家长不懂科学到底是什么,没有培养小孩这方面的兴趣,很多小孩从小的兴趣就这样在摇篮中埋没了,换来的是技能,死记硬背的教育以求在这个社会可以找到工作来谋生。试想一下,难道我们大多数的人类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谋生吗?

2。学校教育问题
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教你的是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包含一定的逻辑推理,这些只是基本技能,你所掌握的知识基本上来讲是记忆和理解,但是我们所不具备的能力是在现实社会中怎样应用这些知识,也不懂怎么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分析出有用的信息来帮助自己做商业决策。分析能力是个重要的能力,你从商,投资,人生重大决策都需要这个技能,它需要你了解统计学,大量阅读,人生经验,独立思考等等。

3。信息金字塔结构
信息就是你从一堆文字中看到的真相,不同的人因为不同背景,教育,职业经验等,他们理解信息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股票就是典型的例子,有些人看到了机会,有些人却恐慌。要理解这个标题的内涵就是要明白学问的本体论,也可以叫形而上学,就是要不同角度的了解一个文字不同深度的内涵,从历史观,科学观,跨科角度去看到不同的信息真相。不断的问自己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的什么意思的什么意思?顾名思义叫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如人类几千年来都在不同角度了解”我”到底是什么?一般人了解的我是肉体,有欲望,精神,会死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看成是文字内容,也可以是数据。但是要到了信息这一层面数据才有用,信息是解码的过程,就是从一堆文字中提取出来的精华。我们可以把研究人的精神到底是什么看做是信息的内涵,在这层级别上,有宗教研究,心理学研究等等。再上一层可以是分析,就是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在大脑里面的信息来分析天下事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再来就是智慧,这个是上层心法,它不是术,很多人天天想的是术的事情,但如果你是帝王,国家领导人等,实际上道的境界更重要,经济学的道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怎么合理有效的分配资源,这包括人脑智力,土地,原材料,工业基础,基础科学研究等等。

4。有效读书方法论
读书是快速让自己成长的捷径,理由是历史上人类的很多经验,各行各业的专家,大师们都已经研究分析过这个世界和大自然的各种规律,然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我们今天读的很多理论都已经记录在书里面了,所以通过读书来获取知识和经验是一种捷径。建议不要随便读很多平庸的书,这样会浪费你大量宝贵的时间。针对自己要了解的领域,读那个领域大师的书。比如想要了解投资,读巴菲特,索罗斯等。想要了解哲学,读西方哲学史等。想要了解中国古代思想,读道德经等。想要了解物理学,读读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书。想要了解数学,读读数学是什么,几何原本,一些关于数学历史的书籍等等。一般人之所以没有智慧,因为他们看的杂书太多,也不会独立思考,这些书不但没有营养,还对大脑有害。

5。穿越时间的智慧
你要学的信息,技能和经验最好能穿越时间到未来,这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甚至跨越百年以上都可以用的上的理论和经验。比如哲学,数学,物理学等这些理论不管在以前还是未来都可以用的到,而且极度的浓缩了人类文明的精华。反之,尽管你不断努力学习,还是很难理解人类文明的精华,因为你站的高度不够。人工智能就是未来能穿越时间不会被淘汰的技能,掌握这种技能的话会让你在未来的竞争中无往不利,但是它背后也需要长期的数学理论积累。

 

6。数据,抽象,信息,直觉,认知,知识,经验,混沌,决策,智商,情商,智慧这些到底都是什么?

数据就是你对一个单词的理解,它可以是固定的含义,也可以是抽象的。

抽象是一种高级思维方式,它可以训练大脑学习和模拟任何知识的方法,数学就是抽象学习思维。比如你可以用任何国家字母和文字代替任何数来推演结果。

信息就是数据的集合,比如一篇文章,一本书,某个领域专业理论,你学习消化后再提取的精华就是信息,它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解码的过程。

直觉就是我们从小不用通过社会教育大脑所理解的那个部分,这个部分的内涵可能来自遗传和DNA的演化过程。比如你天生怕蛇,这个是没有受到后天人为教育的,而是天生的直觉过程。还有就是人类天生的情感表达,可能都是直觉的一部分。

认知就是通过后天学习,教育,和我们五官所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大脑所体现的内涵集合。人类的五官这个工具是有局限性的,我们看不到,听不见和感受不到大自然的很多现象,所以在科研中要借助很多外在工具来完成任务,比如显微镜等。通过认知这个过程所形成的内涵我们可以基本称它为知识。

经验就是实际理论知识和现实社会中我们观察到的结果的集合。

混沌就是未知的领域,实际上可以证伪的才是科学,也就是说连科学也不是最终的真理,我们人类的科学积累就是不断的从混沌的大自然中研究出来的经验总结。苏格拉底曾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综合你一生所学到的东西,比如信息,认知,知识,经验,也包括对混沌的参数所做出来的总结就是一个我们作决策的过程。决策背后对应的应该是人类的动机。

你可以把智商理解为前面几种特征的总和,具体表现在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研究能力方面。

情商通常来讲反映一个人的总体心理素质能力,它反映在人际交往,自信心,同理心,自我管理等方面。

智慧是更高境界的东西,是人类终极学问的总和,它属于抽象,道的层面,所以很多时候每个人看法会不太一样,但是基本上都承认这是个好东西。它涉及的思维有怀疑论,本体论,因果论,逻辑推理,辩证关系,假设,探究,求证等等。

7。情商和智商的区别
我的结论是如果从山顶上看其实区别不大。一般人把这2东西分的很清楚,几乎成了社会的共识。理由是一个人有智商,没有情商,那么他就很难在这个充满人情世故的社会立足。但我觉得这些人也只是有一般的智商,而不是高智商,所以才没有情商。如果按照统计来看问题的话,通常高智商的人也会有情商,当然他不需要有圣人的情商,什么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类的发愿菩提心。他只要做到在人际交流中照顾到别人的情绪即可,这个不会很难吧!智商和情商在山顶上是共呼吸的。再说了,我们生为人可通天地,正确的情商应该是不卑不亢,而不是目前社会上所看到的到处都是马屁精,对人类社会一点贡献都没有。

8。般若,进入大师的领域
般若直接为印度梵語音译,意思是超越的智慧。古代中国是没有这个词的。所以要了解这个词的内涵必须得对印度的宗教哲学有所阅读。

佛家信徒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当你到了佛的般若境界后就一通百通,明了天下事了。这个说法有点夸张,把佛给过分神化了。正确的观念是要理解佛所说的法,它涉及的是对世间道的理解,而不是术的层面,因为术的定西太多了,比如你学习一门技术,这是术的层面,那么这些层面的内容太多了,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会,所以佛也不可能知道世间的各种技能和理论,他所宣讲的是世间的万法,涉及道的层面、更加宏观,他在这一层面来看可以说是智慧具足,通达了。

要成为大师这样级别的人物,那么我们要对什么是学问有深入的了解。我们要避免文字带给我们的单一化理解,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个文字代表的一个含义,比如别人讲 ”咖啡”,你的头脑自然就联想到咖啡的文字,包装,内容,以及一般这个是什么的概念,但是这种对大脑的训练很难产生智慧或者往高级思维方向发展。我们需要训练的是抽象的模拟世界知识的逻辑框架,不要被文字相所困住了,而是思考文字背后更多的内涵,维度,跨科角度等等,这样的话才可以提升思维,更快的掌握各个学科的精髓,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往精进智慧的方向发展。

 

结论:以上只是一种学习和思维的方法论框架,其中肯定有不足的地方,望各取所需,欢迎留言讨论。

Share Button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