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哲学,宗教和科学的基本关系

我自已从小因为对世界有强烈好奇心就比较喜欢阅读这方面的内容,比如哲学,宗教,看了些这方面的书。其实如果智慧到了,不管你信什么都区别不大,从人类文明发展来看,哲学和宗教也许是一起发展起来的,后来才有数学和科学理论。哲学研究了解宇宙和人类文明进化的真相,尽管也没有能够完全了解,现在是物理学接管了这方面的研究。基督教由于涉及神的概念,这是一种抽象的,所以不好用科学方法证明,不知道真相与否?我个人为不可知论者。哲学和基督教信仰以目前普通人的想法肯定是有区别的,但是这都是一般信徒的想法,需要开发智慧来区别对待。在我看来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就好像数学抽象符号,不管你怎么用,它可以代表不同理论的内涵。简单来讲就是你不是通过文字来了解这个世界的,而是通过抽象,智慧来了解这个世界的。圣经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基督教内部之所以有很多争论,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看懂这本书。里面的文字不能以表面意思来解释,它涉及预言和成就,这些内容都有很多抽象和隐喻的理解。学宗教的建议多看看哲学书,因为从历史角度来看,大多数西方哲学家都有宗教背景,但他们也渴望对宇宙真相了解的更多,所以做了很多科学研究,后来就发展出科学和我们现在的世界技术等等。我认为除了西方希腊派哲学,也可以看看中国和印度派哲学,因为这些曾经都有灿烂的文明历史。

Share Button
Continue reading

怎样改变自己的阅读境界?

早年每当我阅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它意味着可能改变我的思维,让我的精神世界得到启蒙,又或者是一些理财思维的转变等等,我内心就会产生崇拜作者的强烈感觉,觉得这写的真是太好了,它让我在阅读中得到了精神的愉悦。成年后随着智商和阅读经验的升华,这种感觉会变的慢慢减弱,原因在于虽然作者付出了时间和智力劳动创作了这本书,但是我自己也付出了对等的努力来阅读这本书,我的时间也投入进去了,我很强调我们要了解时间的妙用,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有时候比赚钱还重要,生命是有尽头的,我们每个人通过小概率事件来到人间只活一次,这是何等的价值啊。所以说,我和作者付出的应该是对等的,我有的只是感恩,没有崇拜心态。

Share Button
Continue reading

怎样看清事件背后的本质?

所谓的本质也不是本质,这个世界的思考和决策是个优化的过程,没有真正所谓的真理。我建议学哲学,哲学就是不断的问自己这个世界比较本质的问题,很多人说学哲学不赚钱,这是错误的理解,你是可以通过正确的判断做正确的决策来赚钱的,比如股市。哲学训练你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和决策相关。还有就是对信息要敏感,深入多问几步,而不是在表明内容做文章。信息论学的就是对信息的敏感度和量化的过程。比如人类都在尝试了解我到底是什么,你问小孩,他们有简单的解释,大人有大人相对复杂的解释,你问科学家,他们的解释就深入些,你问哲学家,他们也许会更深入,我牵涉到自然,物理,生物,进化,神学,佛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解。你的学问越大,你对我的了解就越深入,这就是每个人对某个特定信息的了解和敏感度不一样而导致了认知不同,延伸到决策和最后的结果。

Share Button
Continue reading

怎么样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导语:未来的商业模式竞争的是原创知识生产能力,所以让自己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是很重要的。 1。家庭教育 父母亲的教育很重要,这比学校还重要,如果他们本身没有什么文化,那么就没办法从小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研究等方面的兴趣。小孩从小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这就是具备了科学家探索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但通常因为家长不懂科学到底是什么,没有培养小孩这方面的兴趣,很多小孩从小的兴趣就这样在摇篮中埋没了,换来的是技能,死记硬背的教育以求在这个社会可以找到工作来谋生。试想一下,难道我们大多数的人类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谋生吗? 2。学校教育问题 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教你的是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包含一定的逻辑推理,这些只是基本技能,你所掌握的知识基本上来讲是记忆和理解,但是我们所不具备的能力是在现实社会中怎样应用这些知识,也不懂怎么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分析出有用的信息来帮助自己做商业决策。分析能力是个重要的能力,你从商,投资,人生重大决策都需要这个技能,它需要你了解统计学,大量阅读,人生经验,独立思考等等。 3。信息金字塔结构 信息就是你从一堆文字中看到的真相,不同的人因为不同背景,教育,职业经验等,他们理解信息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股票就是典型的例子,有些人看到了机会,有些人却恐慌。要理解这个标题的内涵就是要明白学问的本体论,也可以叫形而上学,就是要不同角度的了解一个文字不同深度的内涵,从历史观,科学观,跨科角度去看到不同的信息真相。不断的问自己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的什么意思的什么意思?顾名思义叫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如人类几千年来都在不同角度了解”我”到底是什么?一般人了解的我是肉体,有欲望,精神,会死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看成是文字内容,也可以是数据。但是要到了信息这一层面数据才有用,信息是解码的过程,就是从一堆文字中提取出来的精华。我们可以把研究人的精神到底是什么看做是信息的内涵,在这层级别上,有宗教研究,心理学研究等等。再上一层可以是分析,就是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在大脑里面的信息来分析天下事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再来就是智慧,这个是上层心法,它不是术,很多人天天想的是术的事情,但如果你是帝王,国家领导人等,实际上道的境界更重要,经济学的道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怎么合理有效的分配资源,这包括人脑智力,土地,原材料,工业基础,基础科学研究等等。 4。有效读书方法论 读书是快速让自己成长的捷径,理由是历史上人类的很多经验,各行各业的专家,大师们都已经研究分析过这个世界和大自然的各种规律,然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我们今天读的很多理论都已经记录在书里面了,所以通过读书来获取知识和经验是一种捷径。建议不要随便读很多平庸的书,这样会浪费你大量宝贵的时间。针对自己要了解的领域,读那个领域大师的书。比如想要了解投资,读巴菲特,索罗斯等。想要了解哲学,读西方哲学史等。想要了解中国古代思想,读道德经等。想要了解物理学,读读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书。想要了解数学,读读数学是什么,几何原本,一些关于数学历史的书籍等等。一般人之所以没有智慧,因为他们看的杂书太多,也不会独立思考,这些书不但没有营养,还对大脑有害。 5。穿越时间的智慧 你要学的信息,技能和经验最好能穿越时间到未来,这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甚至跨越百年以上都可以用的上的理论和经验。比如哲学,数学,物理学等这些理论不管在以前还是未来都可以用的到,而且极度的浓缩了人类文明的精华。反之,尽管你不断努力学习,还是很难理解人类文明的精华,因为你站的高度不够。人工智能就是未来能穿越时间不会被淘汰的技能,掌握这种技能的话会让你在未来的竞争中无往不利,但是它背后也需要长期的数学理论积累。   6。数据,抽象,信息,直觉,认知,知识,经验,混沌,决策,智商,情商,智慧这些到底都是什么? 数据就是你对一个单词的理解,它可以是固定的含义,也可以是抽象的。 抽象是一种高级思维方式,它可以训练大脑学习和模拟任何知识的方法,数学就是抽象学习思维。比如你可以用任何国家字母和文字代替任何数来推演结果。 信息就是数据的集合,比如一篇文章,一本书,某个领域专业理论,你学习消化后再提取的精华就是信息,它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解码的过程。 直觉就是我们从小不用通过社会教育大脑所理解的那个部分,这个部分的内涵可能来自遗传和DNA的演化过程。比如你天生怕蛇,这个是没有受到后天人为教育的,而是天生的直觉过程。还有就是人类天生的情感表达,可能都是直觉的一部分。 认知就是通过后天学习,教育,和我们五官所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大脑所体现的内涵集合。人类的五官这个工具是有局限性的,我们看不到,听不见和感受不到大自然的很多现象,所以在科研中要借助很多外在工具来完成任务,比如显微镜等。通过认知这个过程所形成的内涵我们可以基本称它为知识。 经验就是实际理论知识和现实社会中我们观察到的结果的集合。 混沌就是未知的领域,实际上可以证伪的才是科学,也就是说连科学也不是最终的真理,我们人类的科学积累就是不断的从混沌的大自然中研究出来的经验总结。苏格拉底曾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综合你一生所学到的东西,比如信息,认知,知识,经验,也包括对混沌的参数所做出来的总结就是一个我们作决策的过程。决策背后对应的应该是人类的动机。 你可以把智商理解为前面几种特征的总和,具体表现在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研究能力方面。 情商通常来讲反映一个人的总体心理素质能力,它反映在人际交往,自信心,同理心,自我管理等方面。 智慧是更高境界的东西,是人类终极学问的总和,它属于抽象,道的层面,所以很多时候每个人看法会不太一样,但是基本上都承认这是个好东西。它涉及的思维有怀疑论,本体论,因果论,逻辑推理,辩证关系,假设,探究,求证等等。 7。情商和智商的区别 我的结论是如果从山顶上看其实区别不大。一般人把这2东西分的很清楚,几乎成了社会的共识。理由是一个人有智商,没有情商,那么他就很难在这个充满人情世故的社会立足。但我觉得这些人也只是有一般的智商,而不是高智商,所以才没有情商。如果按照统计来看问题的话,通常高智商的人也会有情商,当然他不需要有圣人的情商,什么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类的发愿菩提心。他只要做到在人际交流中照顾到别人的情绪即可,这个不会很难吧!智商和情商在山顶上是共呼吸的。再说了,我们生为人可通天地,正确的情商应该是不卑不亢,而不是目前社会上所看到的到处都是马屁精,对人类社会一点贡献都没有。 8。般若,进入大师的领域 般若直接为印度梵語音译,意思是超越的智慧。古代中国是没有这个词的。所以要了解这个词的内涵必须得对印度的宗教哲学有所阅读。 佛家信徒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当你到了佛的般若境界后就一通百通,明了天下事了。这个说法有点夸张,把佛给过分神化了。正确的观念是要理解佛所说的法,它涉及的是对世间道的理解,而不是术的层面,因为术的定西太多了,比如你学习一门技术,这是术的层面,那么这些层面的内容太多了,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会,所以佛也不可能知道世间的各种技能和理论,他所宣讲的是世间的万法,涉及道的层面、更加宏观,他在这一层面来看可以说是智慧具足,通达了。 要成为大师这样级别的人物,那么我们要对什么是学问有深入的了解。我们要避免文字带给我们的单一化理解,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个文字代表的一个含义,比如别人讲 ”咖啡”,你的头脑自然就联想到咖啡的文字,包装,内容,以及一般这个是什么的概念,但是这种对大脑的训练很难产生智慧或者往高级思维方向发展。我们需要训练的是抽象的模拟世界知识的逻辑框架,不要被文字相所困住了,而是思考文字背后更多的内涵,维度,跨科角度等等,这样的话才可以提升思维,更快的掌握各个学科的精髓,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往精进智慧的方向发展。   结论:以上只是一种学习和思维的方法论框架,其中肯定有不足的地方,望各取所需,欢迎留言讨论。 ​

Share Button
Continue reading

你属于哪种人类思维方式呢?

1。一般人的思维方式 1)死记硬背 很多人应该都记得这种教育方法,就是单纯的练习记忆重复单词,然后把它背下来。小孩子刚开始这样学习还可以,但是长大后如果不能升级自己的思维,那么后面的学习领悟力就会出现问题。 2)刻意记忆思维 这会比死记硬背好点,你可能掌握了记忆的一些方法,背诵内容变得更加容易,未来有一部分需要重复使用到的内容可以通过联想再次被唤醒。 3)复制思维 通常在商业创新方面,我们很难独立的创造出新的产品或者模式,我们更倾向于复制别人已经成功的产品,模式,设计,点子等。这种复制相对比创新来的容易,也比较容易获得市场的成功。可问题是,一个成功的国家不可能永远走复制的道路,未来必须要靠创新才有更好的出路。 4)偏见思维 因为一些固有文化,观念的影响,让有些人产生出对别人不正确的感受,这种思维是要不得的。 5)形象思维 当我们大脑开始学东西的时候,我们通常用的是这种思维,也就是把具体事情,物体的意思形象化,让我们可以理解这个到底是什么来整理归纳我们大脑的内容。但是这个方法是有缺陷的,很多内容本身不涉及具体形象化,只涉及概念,抽象化的理解,比如数学。形象思维固化的人学习数学就会出现困难,因为他很难把一些特征通过抽象化的去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 6)理解思维 从死记硬背,到刻意记忆,再到理解思维,这里面其实已经升华了。它通过了解某个学问的前因后果,联想关系等来达到更好理解的效果。这样的话,你的大脑会记得更加牢固,不容易忘记。   2。升华的思维 1)信仰思维 一个人有信仰,他活着就快乐,有寄托,也有了前行的动力。所以说,这种思维还是比较正面的。这里指的信仰可以是宗教化的,也可以是其他的一些内在属灵动力,具体由你自己来定义。 2)文化思维 一个人可以摆脱自己固有的日常生活挣扎,商业活动等,从更高的文化角度来看待问题,其得到的结果和心境是不一样的。 3)主义思维 这个可能在不同的人之间是有争议的,也就是说我的理想信念是什么?比如搞政治的,有些人相信资本主义,有些人相信社会主义。在经济层面,有些人相信自由贸易,有些人相信政府调控等等都属于主义信念的范畴。 4)认知思维 我们对一件事情的理解角度会让我们的心境产生截然不同的感觉和延伸出来的行为。比如,如果我们看到车祸死的人是自己的一个亲戚,这时候的你肯定很伤心,反之如果是陌生人,这种痛苦感会减少很多。这里面就牵涉了你对人类情感的一些深层次的认知问题。一个人感觉快乐和痛苦不完全是外部的环境,也在于你的大脑怎样解释这些外部信息,然后做出适当的处理,而且这些都是可训练的,比如通过情感隔离法来减少不必要的烦恼。以上讲的是精神角度的认知,当然你也可以从知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比如不同的知识体系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理解,做到融会贯通等等。 5)推理思维 按照既有的线索,利用分析,统计等方法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在科研领域,数学分析中很常见。 6)逻辑思维 绝大多数人之所以沟通能力有缺陷,也许就是因为不懂什么叫逻辑,也没有对这方面内容进行过长期的思考。这里作者建议多读读哲学类的书籍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 7)因果思维 假设你听到打雷,你就会联想到会下雨,这就是简单的大自然因果关系的推理。但不是任何的因果关系都是有道理的,比如你感觉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疼痛,你也许会联想起某种疾病,但这不一定对,因为你需要医生的诊断,以及后续的科学依据。说的再深入点,有时候连科学依据也不能全信。 8)总结思维 把你一生所学到的内容,经验结合起来思考,做重大决策,这种就是总结性的思维。至于结果对错那得看你对世界的理解有多少,是否正确等。 9)分析思维 这和总结思维有点像,在做总结性决策中,你肯定需要分析来判断一些具体细节性的问题,正确的科学分析法会大大提高判断事情的概率。   3。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 1)赋能思维 假设你是一个军事家,思想家,领导人,职业经理人等,你需要的就是这种能力。通过赋能让你的组织更加有力量,让他们知道怎么自发的去思考,解决问题等。这过程可能需要的是启发,引导,信任方法等。 2)独立思维 你前半生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那是先人留下来的,并不属于你的知识产权,也就是说这不代表你自己的思维。你后半生可以尝试着自己做研究,生产出新的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有独立思维来做基础,没有独立思维,那几乎是不可能有新东西出来的。当然,绝大多数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能够做到的都会名流千古。 3)抽象思维 它是形象思维的反面。也就是需要记住事物的重要特征,尽量把它抽象化,理解它内在的一些定理等。你可以剥离它的这些定理抽象化到其他的环境中来进行模拟计算,推理等活动。数学就是一种抽象化的推理科学。 4)发散思维 每当你在考试做选择题的时候,你心里面想起复习时的那个答案,也只认为这个答案是对的,那么你的思维就是相对固定式的,它不是发散式的思维。如果你可以从一个问题中想出多种解答方法,那么你就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一种强大的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跨科学习,举一反三,独立思维,工程技术,创造力等都离不开这种思维能力。 5)启发思维 当你苦思不得其果的时候,你换个环境就突然想明白了这个事情,这种感觉就是启发性思维带来的。它的作用在于,当你陷入困境而想不到解决方案的时候,通过其他突发的一个点来刺激你的思考方式,从而突然找到应对之道的方法。 6)创新思维 它来源于独立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启发思维等,然后在这些思维基础下,结合不断磨练的实际经验而迸发出来的创新结果。 7)般若思维 般若意思是超越的智慧,这里面我想说的是对于一些高僧大德们的总体称谓。比如释迦摩尼,孔子,老子等。他们通过学习和观察这个世界各自发展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对后世的我们来理解这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多人也许会觉得这些理论不科学,其实这得看你怎么定义科学,至少在我看来,比如道德经还是很科学的。  

Share Button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