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积极学习和所谓的’学习’不太一样?
假设你从小就喜欢思考人生,也喜欢阅读各种书籍,特别是哲学和科学类的,其中包括很多逻辑思维训练。你也喜欢旅游,冒险,有过一些具体的创业经历。那么这些能力的聚合实际上已经让你拥有了成熟的智商和分析这个复杂世界的能力。
下面说说为什么分析能力有时候比学习能力还重要?
假设你要通过一门大学考试,你首先想到的就是先学习这门科目的内容,这是一种传统的无意识的思维方法,学习的目的是理解每个科目具体名词所对应的内涵和概念,然后再通过复习在大脑里面形成理性数据把它记下来,之后形成长期记忆,方便你在考试的时候调用。
但实际上,如果你早年已经具备了以上的种种阅读能力和实际的人生经验,这些回答问题的能力也许早就存在于你的大脑里面。也就是说通过这些经验可以启动你的分析能力,通常考试考的是选择题,你是可以通过分析能力来举一反三,了解题目的内涵来解题的。因为很多内容和概念实际上是相通的,只是用了不同的文字来表达而已。比如,心理学和社会学相通,社会学和政治学相通,政治学和经济学相通,经济学和金融学相通,金融学和商业管理相通,商业管理又和群体心理学相通,我们又回到了心理学的基础。实际上这个逻辑可以不断连接,你可以连接到逻辑学,逻辑学又是所有科学,工程学,数学和哲学的基础。
下面引用一段我很认同的哲学观点。
C.R.Rao 在《统计与真理》书中阐述:
“在终极的分析中,一切知识都是历史;
在抽象的意义下,一切科学都是数学;
在理性的世界里,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
为什么说锻炼分析复杂的能力有时候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这就延伸出了学习到底是什么的内涵?它可以被看成是记忆,理解,复习,举一反三和最终的综合分析能力。想要提升最后的综合分析能力,学习只是一个起步阶段,怎么科学的提升学习和记忆效率,认识自己的大脑功能才是提升学习和分析能力的关键。
如果你考试的时候只是想学习来通过考试,而不是思考学习背后的内涵,提升你的学习科学方法和分析能力,那么你的学习效率也许会进步的较慢。你可以试着快速理解要考试科目的内容和概念,然后依赖你早年积累的分析能力来解题,然后慢慢的训练自己的分析能力,你就会慢慢感受到为什么分析能力和简单的学习能力有着巨大的差异。我自己就是在积极的训练自己的分析能力,只花大约不到一半的时间在学习必要的功课上,然后用分析能力来解题,如果你的分析能力够强大,解题过程也是不会有问题的。
当然,任何方法都有局限性,以上这些方法比较适合文科的专业考试,如果是复杂数学题目的话也许效果会不大明显。因为高等数学比如微积分,它需要了解的背后信息和逻辑会更多,所以解题起来会更加棘手。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